一、控制医院感染,减轻患者及社会压力
1、医院感染扼杀了患者重生的希望
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,增加患者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,降低病床周转率,还会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。据报道:医院感染造成的额外病死率为4%~33%,病死率最高的是HAP。阿根廷的研究显示:UTI、导管相关BSI(CA-BSI)血流感染、VAP分别增加病死率5% 、25% 、35%。另据报道:美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超过200万例,引起4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和8万病例死亡;英国估计每年发生10万例医院感染,造成5000病例死亡,额外支出16亿欧元,这些都是指直接的损失。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,每例医院感染的额外费用为1000~4 500美元(平均1800美元),但在儿科病房特别是新生儿病房额外费用可超过10000美元。
2、我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政策性法规
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,提高医疗质量,保障医疗安全,国家根据“十二五”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》等,出台了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(2012—2015年)》卫医政发〔2012〕63号。
3、最大程度地减少院感染漏报,全面提高医院管理质量
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,医院感染是我国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,而医院感染漏报率监测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医院感染病例漏报,使医院感染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控制,会影响到医疗质量的评价,从而影响到医院全面质量管理。
目前医院院内感染漏报偏高主要的问题在于:医院患者检验数据繁多、院感办人员有限,很难从海量数据中查找院内感染病例;上报过程比较繁琐,医生工作量大,上报积极性差,经常忘记上报或者漏报;院感办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医生漏报的院内感染病例,无法及时提醒医生,院感患者经过长时间病态会造成患者和医院的共同损失。针对医院的这些现状,卓远医友推出了一套全智能化的《医院感染控制精细化监管系统》,来协助医院控制院内感染漏报的发生。
二、让患者享有更科学的医疗服务、更安全的医疗环境
1、智能化全程干预,全面提高工作效率
系统是根据国家对医院三甲评审相关要求进行监管的,通过系统中的自动预警功能及适时上报功能,从事前干预、事中监督到事后分析,及时预警疑似病例并全程协助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。医院面对海量的患者信息和数据,根本不需要医务人员手动筛选,通过系统就能自动筛选提取。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,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。
2、系统功能简介
①疑似院内感染自动预警功能:系统自动提取医院HIS、LIS系统中患者体温、血常规、尿常规等检验检疫数据,进行分析,对有异常的数据自动提取,判断为疑似院内感染,将疑似院内感染病例自动推送给院感办和临床医生。智能化的手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还减少了院内感染漏报的情况。
②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功能:使用二线以上抗菌药物时,提示医生需填写使用理由,选择“治疗性用药”系统将自动要求医生填写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。对于体温、血常规、尿常规以及降钙素原出现异常的患者,系统将自动预警要求进行院内感染上报。
③多重耐药菌预警功能:系统通过患者细菌培养结果,和药敏试验结果,判断患者是否多重耐药,如果是,系统会自动警示临床医生。
此外,系统还具有多重耐药菌上报功能、传染病病例自动预警功能、传染病病例报告卡上报功能、死亡病例预警功能、死亡病例上报等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