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医改让“看病难”、“看病贵”成为历史
1、高涨的医疗费用让患者望而生畏
医保即医疗保险,简单的说就是:当劳动者生病或受到伤害后,由国家或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。
近20年来,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都面临一个共性问题:即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。据资料统计,1978年—1997年,我国职工医疗费用从28亿元增长到774亿元,增长了28倍,年增长率19%。90年代中期,全国卫生总费用年增长为12%~18%,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。在美国,1990年—1995年五年期间﹐政府医疗保险的支出额由981亿美元上升到1598亿美元﹐占联邦财政总支出的10.5%。在德国,其2010年的医疗费用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2%,目前医疗社会保险费平均占工资的14.3%,医保支付系统也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,从而导致德国的一些保险公司濒临破产边缘。
2 、我国医保相关的政策性法规
随着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持续快速增长,医疗费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。在我国,致使医疗保险费用持续增长的因素很多,例如部份违规医院采取虚假记账、“挂名挂床”住院、修改病历、调换药品、编造处方等手法套取现金或财政拨款。此外,财务制度的不尽合理,以及缺乏监督、缺乏竞争和退出机制也是致使医疗保险费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。
针对医疗保险费用持续快速增长这一问题,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如:《“十二五”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》国发〔2012〕11号;《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》人社部发人社部发〔2012〕70号;《关于报名参加医疗服务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》人社信息函〔2012〕15号等。
3、监控医保费用——医院改革迫在眉睫
2009年4月,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,经过三年的时间,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得到了充分的完善。尤其是在基层,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、可及性、便利性得到了改善,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,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为了巩固扩大这一阶段的改革成果,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,2012年3月14日,国务院以国发〔2012〕11号印发了《“十二五”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》,简称《方案》。
《方案》的出台,尤其是《方案》中“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”、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” “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”的政策,以及《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》人社部发人社部发〔2012〕70号等政策性文件,引导着社会各医院及医疗机构改革的步伐,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,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。另外,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医疗政策越来越透明化,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,近期频发的医患纠纷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医院要如何在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双重“监视”下稳步前进呢!
对此,我们卓远医友公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,经过反复的调研与实践,终于研发了这套《医保精细化监管系统》。将该系统镶嵌在医院电子病历中,就能实时对医生的医疗行为(医嘱)进行指引、监管,从而对医院的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管控。另外,我们的《医保精细化监管系统》是一套具有弹性指引功能的方案,因系统内置了强大的功能,所以能适用于不同医院、不同管理制度的医院或医疗机构。
二、监控医保费用的好助手——《医保精细化监管系统》
1、协助医师出具合理合规的医嘱
国家之所以实行医改政策,并出台多种相关的政策性法规文件来进行医疗费用控制,其目的是要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去服务更大范围内的人群,从而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公平和基本的医疗待遇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解决,对此我们卓远医友公司推出了这套《医保精细化监管系统》,来协助医院更有效地进行医保费用监控。该系统强大的智能功能还体现在人性化的预警和导向功能例如:通过该系统,医生能及时掌握变化较快的政策法规;当医生的开具的医嘱出现费用超额时,系统还会自动预警提醒,辅助医生进行医疗决策;另外,系统还能智能化地告知医生相关医保政策,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,避免医生因不了解医保政策而造成捐款。
2、系统功能简介
①预警功能:当医生开具的医嘱出现超出额定值、超出额定比例或超出药占比例等情况时,系统会自动预警、提醒。
②医嘱项目医保属性动态告知:当临床医生录入医嘱名称完成后,系统将自动提示该医保药品或诊疗项目相关信息如费用等级、自付比例等。
③住院病人排斥性医嘱即时性监控:系统根据目前的医保管理政策,一些药品及治疗项目只允许在门诊实施,因此智能引擎提供了住院病人排斥性医嘱即时性监控功能。
此外,《医保精细化监管系统》还具有限专病选择性医嘱即时监控、临床超额病人监控以及医保定额费用月报统计等功能。